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新闻动态

国内首套水煤浆加压气化炉投产30年带来了哪些变化?

更新时间  2023-11-16 来源:常见问题

  年4月11日,中国首台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在山东能源集团鲁南化工公司迎来了自己“三十岁”的生日。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引进的第一套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德士古气化炉),也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五套,代表着世界领先水平,装置1990年开工建设,1993年4月11日建成并一次投料开车成功,随后它为我国煤的洁净高效利用趟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2000年,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由山东能源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水煤浆气化炉在鲁南化工完成中试。2005年,首台千吨级工业化示范装置在国泰公司建成投产,该技术也随之开始在国内外推广。

  如今,世界最大的4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水煤浆气化炉业已落户山东能源荣信化工。该自有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推广204台套,占据煤气化领域的“半壁江山”。

  三十年砥砺前行,三十年春华秋实,“先进可靠成熟、节能环保绿色、提升产业价值”的“新型多喷嘴对置式煤气化技术”,已铸就了民族自主品牌,持续支撑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鲁南化工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煤化工的摇篮和新型煤化工的旗帜。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我国“富煤、少油、少气”的资源赋存特征,决定了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性。用煤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必须先把煤变成煤气,但在1993年之前,我国煤化工领域基本都是采用固定层造气技术,方法落后、效率低下。

  1983年,经原化工部和国家计委批准,鲁南化工开始着手引进当时世界第五套、中国第一套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技术。装置于1990年开工建设,1993年4月11日建成并一次化工投料试车成功。

  这种气化炉号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但因为也是刚研发成功,世界上只工业化了四套,在我国属于首套工业示范装置。为走引进与配套开发相结合的道路,当时只引进了关键的工艺软件包,部分辅助设备是采用了国产化配套,比全套引进装置节省投资近一半。

  由于原创技术的不完善和技术拥有者对使用者的技术约束,开车后运行不稳定,联锁跳车频频发生,着实让鲁南化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吃尽了苦头。一次停车直接损失就在6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根本无从谈起。

  为了“驯服”这套“洋技术”,在当时化工部的领导协调下,鲁南化工组织科研、设计、制造厂家及本厂技术骨干,展开了自力更生、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解决了水煤浆气化方面的17个技术问题和气体净化方面的8个技术问题及耐硫催化剂使用方面的问题,新系统1995年实现全面达产,同年该成果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鲁南化工也被美国德士古授予海外运行最佳奖。

  这次引进、攻关再创新,被业界形象地比喻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它不仅使鲁南化工掌握了德士古气化新技术,锻炼了职工队伍,而且还自主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技术秘密诀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走出一条引进及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化工部专家在该技术的考核验收时指出,这套装置的成功,不仅创出了一条全新的煤化工工艺路线,而且为在我国进一步推广该项新技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各地引进的外国煤气化装置,仅专利实施许可费就高达3亿多美元,而且许多新工法的创新,发明方也只有使用权,专利权却归技术的专利拥有者,这也是引进技术的“游戏规则”和代价。

  为打破垄断,让中国的煤化工不再受制于人。2003年5月,由原兖矿集团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国家“十五”“863”攻关课题--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千吨级工业化示范装置,在兖矿国泰破土动工。

  2005年7月21日,这套装置一次投料成功,生产出合格的原料气,工业化运行表明,新型气化炉的有效气成分达到83%,比相同条件下的德士古生产装置高1.5%~2%,碳转化率>98%,比德士古高2%-3%;比煤、氧耗均比德士古降低7%,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攻克了近千项技术难题,创造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带压连投”新工艺,使这种炉型的安全稳定和经济适用性大大提高。

  在2006年5月31日科技部组织的“863”项目验收会上,验收专家组成员一致认定“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它的工业化成功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煤气化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是我国煤气化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建议在国内外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该技术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石化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该工程同时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和建国60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的研发成功,具备了与国外煤气化技术竞争的实力,迫使国外技术大幅降低国内使用专利费。据统计,2006年,国内引进气化技术的许可费较2004年降幅达到28%。

  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美国最大的炼油企业瓦莱罗能源公司多次组团前往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考察新型气化炉技术的应用情况。经过与GE(Texaco)、Shell等国外技术的研究和比对,2008年10月,该公司决定引进中国的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气化炉技术,并正式签订总价约1600万美元的技术许可和工艺软件包设计合同,首次实现了向原技术引进国输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更先进的同类技术。

  截止目前,该技术在气流床气化领域获专利授权50项,其中有3项在美国取得专利授权,已向美国瓦莱罗、中石油、神华集团、万华集团等企业转让204台套,全球份额约占35%,投煤总量约占全球气化技术份额的45%,位居第一,潜在产值不可估量。

  千吨级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水煤浆气化炉的工业化成功,见证了中国人自主煤气化技术的“圆梦之旅”。从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从美国引进第一套德士古气化技术,到本世纪初向美国出口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气化炉技术,中国的煤化工人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和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信心,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杀出技术垄断的包围圈,圆了几代煤化工创业者自有技术梦想。这一自主新技术堪称高擎自主创新火炬,撑起民族工业脊梁的“大国重器”。

  2023年4月11日,参加中国首套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建成投产30周年活动的鲁南化工老领导们,在鲁南化工项目现场兴高采烈地与一台大设备合影留念。这件大设备就是刚刚运抵的、由山东能源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在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基础上,研发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3000吨级OMB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炉。

  该设备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从四川德阳发运,经过近四千公里的水路和陆路运输,于4月9日抵达鲁南化工,将安装在鲁南化工己内酰胺产业链节能减碳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上。

  己内酰胺产业链节能减碳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是鲁南化工进一步发挥山东省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链“链主”企业优势。以3000吨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炉为气头的己内酰胺产业链补链项目,总投资26.71亿元,2022年5月开工,目前已完成土建工程施工,全方面进入设施安装阶段,项目建成投运后可逐渐增强己内酰胺产业链的韧性。

  3000吨级OMB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采用粉煤进料、水冷壁气化技术,能够正常的使用高灰分、高灰熔点煤作为原料,冷煤气效率比水煤浆气化技术提升10%以上,具有煤种适应性广、消耗低、易于大型化等技术优势,可进一步提升煤炭利用率、减少碳排放,实现我国劣质原料煤的提级利用,对现有煤化工装置原料煤的升级利用、清洁高效生产有很重要的示范意义。

  未来,鲁南化工将赓续老一辈鲁南化工人艰苦创业、协力攻关、科技兴厂、体制创新的企业精神,坚定不移地扛起共和国煤气化先锋旗帜走在前列,围绕“一体两翼”发展的策略,落实“32638”工程规划,以OMB煤气化平台为基础,重点推进氨基、醇基新材料产业,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煤化工与石油化学工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鲁南化工建成中国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军企业。

  11月1日,江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系统各装置相继停车,中修工作全面展开。

  11月15-17日,第二十八届中国国际涂料展(CHINACOAT2023)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隆重开幕,江苏泛华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晓光、副总经理王为、镇江泛华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总...

  “做合格党员,自觉担当奉献,在夺油上产、提质增效等工作上出实招、干实事、立新功。”11月15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四作业区注采8-3班党支部书记任丽娟正在为党支部的党员们上党课,号召广大党员自

  “现在已进入冬季生产期间,每周要对站内天然气场所的管线、设备,以及动、静密封点进行一次重点排查,确保检查全覆盖。”11月15日9时,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九作业区南7-1联集输班班长刘博超正在...

  “班长,掺水压力下降,怀疑计量间中计掺水管线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三作业区注采8-8班值班室里,班长李浩接到了南8-2转油站值班人员的汇报电线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