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资质
高赞好文 双重预防机制被我们废了“武功”
双重预防机制就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简称,也称双控机制、双预防机制和双控,都可以。实践证明:真双控真可以防控事故,假双控肯定不行!。双控机制主要改变以往隐患排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主要方法是先把容易引发事故的风险点和风险辨识出来,重点管控,重点查堵漏洞,达到有效防范事故的目的。
如果你把煤矿、非煤矿、危化、工贸等企业的领导和专家请到一起来讨论双控,肯定会吵起来甚至打起来;如果把各地各行业的双控标准搬到一起,那就会无从下手;即使是同一个地方矿山的双控标准,矿监的和应急的标准和要求也不一定统一,更糟糕的是,专家的意见也是完全不统一,我的意见也是不统一意见中的一种,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苦了那些建双控的企业。不久前,我到一家公司去,他从一个岗位给我拿出5套双控的牌子,说:这个是国家专家要求做的,这个是省里要求做的,这个是市里要求做的,这个是县里要求做的,这个是我帮他做的……我说,您就都放在这里吧,他们要哪套您就出示哪套。
技术服务机构还是蛮积极的,什么人都敢做双控,根本就不用去现场,一台电脑一个人,找一个模版,查找替换掉企业名,5分钟就搞定一家公司,一个地区的企业一个模版通吃,有时候名字都还没有换过来,上次我就在一家危化企业的双控制度里看到很多矿长的描述,很多风险也是只有矿山才有的。但是,这样的机构还蛮受企业和部门欢迎的,一个是快,二个是便宜,五千块钱一家,双控创建3天达到覆盖率100%。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很多部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干脆躺平, 或者转发几个文件,对企业作出泛泛的要求,既不检查,也不执法。因自己也搞不懂,不知道到底要怎么搞。
说实在的,目前安全生产领域已经泛滥成灾,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堆书、标准化一箩筐的书、应急预案一本书、评价报告一本书、双控机制又是几本书,所有的科学管理措施和手段,都变成了一无用处、束之高阁的废纸,当然,也不完全是一无用处,应付检查和还是有板有眼的,有了这几本书,至少不挨罚了。但是,大家扪心自问,这些花高价钱买来的书,你们真正用过的有几页?真正有用的又有几页?
有人说,为啥不打假?为啥不处罚?您想多了!安全生产法规定了要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但是并没有规定怎么做?做什么?只要有了两本书和几张图就行。我几乎翻遍所有的依据,只在《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四条找到:生产经营单位理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这一些内容,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的主要内容。
企业简直太难了,有的企业向我吐苦水,一年到头在停产,开大会要停产,别人出了事故要停产,治理整顿要停产,过节要停产,部门执法又要停产。有的部门走到哪里关到哪里,停到哪里?用文件执法,用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去要求企业,而且不是推销产品,就是推荐业务,说好的统筹安全与发展也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有的企业投资几千万,一年只能生产3-4个月,哪里来效益,这也是双控机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
从风险的特点来说,每个企业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行业,风险特点更不一样,所以,双控创建用一个标准肯定是行不通的;从每个企业的风险可接受的水平来说,不同的企业对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的公司能够接受的后果是重伤,而有的企业却不能接受重伤,可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同,那他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统一一个标准,有时会降低了企业的要求,有时,又对企业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所以,标准还是不能统得太死。
很多企业被要求不得出现重大安全风险,所以,你到企业去只能看到橙、黄、蓝三色,看不到红色,一打听,原来是当地部门不允许出现重大安全风险,也就是红色风险。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那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这家企业没有不能接受的风险,也没有需要主要负责人去参与管控的风险。重大安全风险是根据公司的可接受水平决定的,企业最不可承受的事故或损害的后果和频率的风险点,就可以定为企业的重大安全风险。不允许企业出现重大安全风险的人一般都是混淆了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事故隐患两个概念。
很多人总是不能把隐患和风险区分开来,其实,风险就是发生意外事故或造成损害的后果和频率的乘积,常用事故类别来表示风险类型,比如说触电风险、中毒窒息风险,风险无处不在。而隐患就是缺陷,就是不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或者是标准规范的地方,有隐患就得整改,不整改就得罚款,所以,事故隐患必须要有标准或法规的依据,很多专家提出一大堆没有依据的“隐患”,没有标准或法规依据的问题建议还是不要列为隐患,否则,执法人员拿着就脑壳痛,不处罚,违规,处罚,又会败诉。
现在普遍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其实,这样的解决方法的3个指标都是拍脑袋的,是通过分别对后果、频率和暴露程度分别进行拍脑袋,取值,再算出个结果,再去比较、排序,虽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系统并不复杂的企业,绝对没必要用这样的解决方法,不如直接考虑频率和后果两个指标,考虑一下,直接拍脑袋将风险进行排序。
以我个人经验来看,双控构建成功与否有两个硬标准:一是不死人,二是即使死人了,也在风险辨识的范围以内,或者是排查出的隐患没有整改到位。不能做到这点,肯定做的是假双控。
重大事故隐患肯定要查,不查就会被罚款,有时甚至会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大家要心里清楚,并不是你查了重大事故隐患就不会出事故。我以前写过文章,重大事故隐患这个概念从逻辑学上来解释,就是一个由果及因的错误概念,他的定义也是一个错误的定义,主要是他的定义中有三个弹性边界。这是不符合逻辑学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解释的。
双控机制的创建,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创建。从安全负责人、安全部长、车间主任、班组长,岗位员工,都要到现场进行风险辨识,都要能够牢固掌握风险类别、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主要是培养全员进入岗位先辨识风险,再落实管控措施,并熟练掌握应急处置知识的能力。不是这几个层次的人员参与,构建的双控机制一般都是假的,是没有效果的。
这个告知卡是双控机制构建的关键,要注明风险点的位置、图片、风险描述、风险等级、日常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现场作业员、现场管理员、应急物资联系人、紧急电话和警示标志等内容。不同的风险类别必须分别提出日常管控、应急处置措施及相应的应急物资。便于岗位作业人员熟练掌握,相关联的内容要简洁明了,科学实用。风险辨识准不准,双控机制创建有没有效果,关键在这里。
风险评估的目的一是分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4个级别,二是找到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所以,用什么方法并不是很重要,最好的方法是企业员工能快速掌握、简单实用的方法。比如头脑风暴法,安全负责人、安全部长、车间主任、班组长,岗位员工坐一起,考虑后果和频率,每人给每个风险点的风险打个分,就按照1—9打分,再把总分一排序,重要顺序就出来了,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比较喜欢用干掉、替代、约束和加强自我防护这四招,这四招很厉害,是西安科技大学田永承教授教我的,相当好用,屡试不爽,其他很多文绉绉的方法看起来高大上,其实一点都不好用。
隐患排查我们很多人走了弯路,也浮在表面,其实,隐患排查不能靠安全部长,更不能靠老板,关键要靠一线作业员工和班组长,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员工一致认为安全是安全部长的事,自己搞好安全是为了应付安全部长的检查,不出事才怪!所有的工作中心必须放在如何让一线作业员工履行隐患排查和自我安全管理上。隐患排查隐患也不能只停留在几个表层问题上,要从人、机(物)、环、管四个维度下手,最关键的就是4个人,具体的看图。
虽然我比较痛恨,但是目前还不得不搞,很多同志来检查就只看你有没有风险告知卡、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两个制度,安全风险分布图等,搞得怎么样不管,反正你得有,没有就罚款,没有谁跟银子过不去!当然,如果实实在在地做,当然是很有用的,但是,没有几个真做真用的,不信你随便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一问傻眼了,你傻他更傻!
现在很多企业做双控都是甩手掌柜,大多数都是完全依靠技术服务机构来做,这是没有用的!再强调一遍,双控机制是防控事故的杀手锏,必须自己干,当然可以服务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但不能完全一包了之,你废了它的武功,它就干掉你的钱袋!甚至干掉你的自由!负责人必须亲自抓、高管层必须全部懂、班组长必须长期抓、操作工必须人人会。
注:文字来源于公众号:宝哥说安全,仅做学习交流之用,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