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蒸汽锅炉

产品中心

生物质能供热 环保达标不再是天花板
更新时间  2023-12-17 来源:蒸汽锅炉
  • 详细介绍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生物质2020年直接替代燃煤3000万吨,并将生物质能供热与治理散煤、“煤改气”、“煤改电”等一起纳入各级能源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计划。

  生物质能供热对传统燃煤方式的替代空间有多大?它能否在确保环保达标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请看中国能源报记者日前在兼具丰富生物质资源和刚性供热需求的吉林省长春市的实地探访。

  “这几台热水炉都是俄罗斯生产的,改造以前已经烧了40多年的煤,2015年10月采暖季开始才改烧生物质颗粒。”在长春一汽动能热水炉车间,车间主任刘志发向记者介绍了当年煤炉改造的原委,“最主要的缘由是环保的硬性要求,车间内6台80吨的锅炉都是苏联时期生产的抛煤机锅炉,烟尘大、效率低,根本没办法达到环保排放标准,长春市环保局要求必须整改”。在选择了“煤改生物质”的路线后,从上水系统到除尘系统再到炉膛,整个改造过程历时近三年。

  2018年1月3日,监测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车间3号锅炉排放颗粒物4.76mg/Nm³、二氧化硫20mg/Nm³、氮氧化物131.1mg/Nm³,远低于吉林省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颗粒物30mg/m³、二氧化硫50mg/m³、氮氧化物250mg/m³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比国家标准,这一数据也已达到了新建燃气锅炉颗粒物20mg/m³、二氧化硫50mg/m³、氮氧化物200mg/m³的排放水平。

  过硬的排放标准成就了一汽动能的“煤改生物质”项目,但纵观整个生物质能供热行业,这样的清洁排放技术是否已在业内普及?

  对此,吉林宏日新能源公司董事长洪浩向记者坦言,目前,国内大部分生物质能企业还没有实现技术突破,排放不合格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我们不可能等到所有企业都掌握了这样的技术再去推广生物质,部分企业能做到且能满足相应的市场需求,就应当支持发展,这也是任何行业发展的正常轨迹。”

  目前车间使用的木质颗粒热值在4000kcal/kg以上,每吨价格接近1000元,与燃煤相比,燃料成本增长了约一倍,据刘志发估算:“与改造前相比,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燃烧更充分,排放水平也能达到环保要求,但成本增加也是事实。”

  “成本飙升”的生物质供热能够在市场上获得长期青睐吗?在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改造的吉林宏日新能源公司卢铭却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公司的整体用气量不增反降,最终结果是整体成本并未大幅度的增加。”在改造前,长生生物每年的蒸汽用量在8-10万吨,生物质改造在用气环节加装了计量表,用气量完全透明量化。“这反而强化了企业的节能意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企业的用气量应该达不到8-10万吨,可能最终的结算费用只能达到一期合同的保底年用量5万吨左右。”

  “工业供热负荷波动需求大,锅炉上压,燃煤需要两个半小时,最近一段时间内负荷需求很可能又降下来了,而同样的情况生物质锅炉上压只要15分钟。”洪浩进一步分析指出,燃煤供热效率低下与燃料自身特性有直接关系。

  在长春市一家进行了生物质供热改造的酒店,情况是这个样子的,“过去冬天最冷的时候,这个酒店一天的用煤量在22吨左右,现在酒店扩建增加了8000平方米,但颗粒燃料用量最多是8吨/天。因为酒店以前烧型煤,一箱煤推进去,何时烧完何时结束,其实水箱早就烧热了,但是根本停不下来,而生物质颗粒燃料可以每时每刻控制入料量。”洪浩和记者说,所以,在负荷波动性较小的发电领域,煤炭更为适合。同样,在连续稳定的民用供暖上,更宜采用大电厂的余热供暖。而生物质能供热应精准定位于用能负荷波动较大、形式多样的工商业用户上,这才是最经济、最科学的用能方式。

  生物质资源的保有量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吗?目前我国尚无针对供热市场的准确统计数据,但洪浩援引国家环保部此前的调研数据分析指出,“全国的锅炉数约在62万台左右,其中只有1万台用于发电,其余基本都是供热,加上热电联产项目、大企业自备电厂的余热以及不计入统计序列的常压锅炉,供热市场空间十分庞大。”洪浩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约为38亿吨标准煤,按照世界常规水平,供热用能要占到一半以上,即约20亿吨标准煤,其中工业用热约占整体供热市场占有率的70%左右,综合测算下来,我国工业用热的能耗将达到14亿吨标准煤。

  “目前国内一年的生物质资源量约有10亿吨,其中可监测到的直接露天焚烧量达到3亿吨。如果加上未充分的利用的边际性土地资源和未来能源作物的培育,保守估计资源量将在25亿吨以上,这还不包括贸易量,这一资源保有量可完全满足全国工业用热的需求。”

  放眼国际市场,掩饰不住兴奋的洪浩说道,根据欧盟能源消费的相关统计数据折算,“过去一年,生物质能共满足了欧盟国家41天的用能总量需求,而水能是15天,风能是10天,地热能是3天,这就是生物质能的未来。”

  在长春市磐石经济开发区,一个生物质冷热电汽肥多联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先期建设的两台35吨/小时蒸汽锅炉慢慢的开始为现有的蒸汽用户供应蒸汽。与走访过的其它项目不同,在厂房外,工人们正在将一车车散料装入上料系统。在这里,农林秸秆经过简单的打捆压块,以最本源的姿态释放出新的动力。

  据一位从事秸秆颗粒加工的企业主介绍,秸秆原料的收购价格低,很多地方政府为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会无偿提供废弃秸秆,企业只需自行收集运输。经过工厂加工,秸秆颗粒的市场行情报价约600元/吨。

  对于需求量巨大且靠近原料产地的项目,相比于采购成型燃料,“宜生物质”就地取材使用散料或许是最为经济、实用的办法,由此节省的费用将大于散料防尘等环保处理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