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创新成果里的“成都基因”

更新时间  2024-03-12 来源:leyu乐鱼网页版/洗涤行业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众多创新成果。过去一年,这些加速涌现的创新成果与创新产品,便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跃步向前的最好见证。

  ▲在全国两会开幕前,东航首批5架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全部交付入列。截至2023年底,东航机队中四架C919飞机投入商业运营,东航C919机队累计飞行1956.16小时,累计承运旅客81668人次。

  “大国重器”高速腾飞的背后是是国家综合能力的体现,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技术创新力量都参与了国产大飞机C919“智造”之路。其中不乏来自成都的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我们承担了C919通信导航系统、数据链系统、客舱核心系统、机载娱乐系统、信息系统的研制任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信导航系统是飞机航电系统中的核心系统之一,承担着飞机在起降和航行过程中地空对话、机内话音及数据通信、无线电导航等功能,让飞机具有“眼观八方、耳听六路”的功能,在飞行过程中为飞机指引方向,并实时保持地空对话和信息传递。此外,电科航电还全面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客舱核心控制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

  从2022年12月正式交付首发客户中国东航,到今年2月新加坡航空展首次亮相国外,国产大飞机C919正在中国创新智造的坚实支撑下高速腾飞。

  ▲今年2月28日,上海临港,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总装下线。我国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首次走完基于正向设计的制造全过程,全方面进入整机试验与验证的最终阶段。

  作为能源领域的核心设备,重型燃气轮机是工业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因其极高的设计、制造、试验难度,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具备独立自主研制能力,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大范围的应用于地面发电和电网调峰,具备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过去,在这一领域我国曾几乎处于空白。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工业化体系逐渐完备,资金、人才等保障力度持续加大,中央企业自主研发屡结硕果,多型重型燃气轮机相继问世。

  2023年3月8日,由在蓉央企东方电气集团设计生产的我国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G50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填补了我国自主燃气轮机应用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能为清洁能源领域提供自主可控全链条式的“中国方案”。

  这台“争气机”是国内首全正向自主设计制造试验的燃气轮机,打破了70多年的技术封锁,实现主机国产化率100%,解决了多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全面攻克了燃气轮机自主研制、试验全过程技术。

  ▲2023年12月6日,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在稳定电功率水平上正式投产,转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核能作为一种安全、清洁、经济、可靠的能源,是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先进核电技术不停地改进革新,实现了先进核电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形成完整的创新体系与批量化发展能力。

  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成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名片”,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国家名片”核心技术的诞生地则是位于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华龙一号的核心设备、核心技术全部国产,我国也成为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相关负责人采访时表示,“华龙一号”采用自主设计的177堆芯,相比以往的157堆芯,堆芯体积更大。让核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得到提升的同时,降低了堆芯内的线功率密度,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今年2月6日上午,在海南昌江的核电基地,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外穹顶吊装完成,标志着反应堆厂房的整体的结构已全部施工完成。

  “玲龙一号”是由中核集团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化多用途小型堆,是继“华龙一号”后又一国内自主创新重大核电成果。

  和“华龙一号”一样,“玲龙一号”的核心技术攻关也来自于成都,其反应堆核心模块便是由该院自主设计。反应堆核心模块相当于“玲龙一号”的“心”和“肺”,最重要的包含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和蒸汽发生器两个关键设备,对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