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

英国推迟减排计划国际能源署却让中国买单?要求提前10年碳中和

更新时间  2024-05-16 来源:leyu乐鱼网页版/洗涤行业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富强,就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将会被排入大气。西方国家看准了这一点,他们打着环保的幌子,要求所有国家减少碳排放,否则就需要缴纳“碳税”。

  事实上,西方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堵死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来维稳自己的国际地位。至于他们自己,则几乎从来就没认真履行过减排承诺。

  放眼全球,真正把节能减排当做一项事业来做的,几乎只有我国。从“全球碳计划”(GCP)机构公布的数据分析来看,上一年度,世界碳排放量大约增长了1%,美国的碳排放量上涨了约1.5%,我国的碳排放量则下降了大约0.9%,是全球减排力度最大的一个国家。

  然而,即便世界上几乎只有我国在认真履行减排承诺,国际能源署却依旧把我国当做了“典型”,对我国提出不合理要求。

  据环球网9月27日报道,国际能源署在当地时间26日宣称,为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富裕国家须提前5年至2045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则须要提前10年至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任谁都看出来,国际能源署的这样的做法是赤裸裸的“双标”。作为一个国际机构,国际能源署的权力来自于中国等会员国,没有权力反过来要求我国按照它的意思来办事。

  对于国际能源署的无理做法,我国外交部已经做出了回应。汪文斌表示,中国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一直在主动承担和国情相符合的国际责任,提前超额完成了2020年的气候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努力。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中方将进行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付出艰苦的努力。中方的行动,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要知道,我国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段时间已经早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事实上,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以及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为世界各国生产了大量的工业产品,理应拥有更高的碳排放额。

  从人均碳排放量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碳排远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更何况,美国早已从《巴黎协定》中退出,把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抛到九霄云外。

  国际能源署要做的应该是要求发达国家减少人均碳排放,要美国等国家切实承担起减排责任,而不是要我国来为富裕国家买单,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减排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美国以外,英国也在逃避减少碳排的责任。就在前几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冠冕堂皇地宣布,英国将推迟一系列关键减排计划,把燃油车的禁售令生效时间从2030年推迟到2035年,不再限制从北海地区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大幅度放缓淘汰燃气锅炉的工作安排。

  苏纳克表态后,英国内政部长布雷弗曼紧跟着宣布,英国需要用更加“务实”方法来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英国政府不能通过“让英国人破产”,来保护整个世界。

  雷弗曼的这一言论打了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脸。要知道,短短两年之前,鲍里斯·约翰逊还信誓旦旦地表示,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已经为英国创造了大量的高质量工作岗位,有利于英国经济的发展。

  到这苏纳克政府这里,英国就沦为了一个“因减少碳排而面临破产危机”的国家,这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

  事实上,即便英国首相苏纳克不做出这一系列决定,英国民众也不会破产。燃油车禁令并不会强迫每个英国民众换掉自己的燃油车,更何况在禁令生效之后,英国民众购买二手燃油车的行为并不会被禁止。

  至于英国不限制从北海地区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做法,则完全是在帮英国能源企业扩大收入。在俄罗斯无法向欧洲国家出口能源资源之后,欧洲地区的能源价格会出现了上涨,英国此举就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

  从这里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英国只不过是在找借口,来逃避履行减少碳排的责任。正如丁仲礼院士所言,西方国家所谓的减少碳排,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放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