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

陇南三相动力电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

更新时间  2023-11-24 来源:leyu乐鱼网页版/洗涤行业

  人民网武都5月20日电(张鹏、刘海天、实习生 李东京)从甘肃武都区市区向三仓乡出发,轿车行驶了不足一百三十公里的山路,车子的水箱就烧开了锅,无法继续行进。近日,就是在这么一条坡度陡、路面窄的山路上,国家电网陇南电力公司武都区供电公司的工人们克服重重阻碍,把电线杆从山下运到了山上,为三仓乡李家坝行政村九房坝自然村的村民通上三相动力电。

  “我们在17日架线日完工。”武都区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的员工王前说,实现三相动力电的全覆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目前村民可能没有用电需求,工程人员也要把工作完成好,方便以后村民在需要的时候能随时接入三相动力电。

  尹芳芳是九房坝自然村的一名村民,几年前她的家里购置了磨面机、打麦机。“2003年前后村上通上了照明电,但照明电带不动磨面机这些机器。”尹芳芳介绍。电不能用,磨面机还必须要用,尹芳芳家里只能依靠柴油机来带动磨面机工作。但尹芳芳说使用柴油机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冬天,柴油机很容易冻住,启动很困难。还有噪音大、不容易搬动等问题。”另外,尹家每年要花两三百元钱买柴油,这对于收入较低的尹芳芳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得知村上马上要通三相动力电,尹芳芳笑着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好事,我们一直都关心着。”

  她表示,之前村里架杆接线都是自己掏腰包,包括她娘家的房子路边上的一个电线多元投用的。

  电力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次的电网改造,用户只需要交电费和电线等一些很少的费用就能把电接到家了。

  尹芳芳很是向往:“有了三相电之后,打麦机就可以用电了,柴油机也不用来回搬。”

  像尹芳芳一样期望村上接通三相电的人不在少数。尹忠国是邻村九房坝桥头自然村的一名石匠,该村已经通上了三相动力电,但尹忠国还没有将线拉到自家的房子前。尹忠国平时打磨石头、刻字的工作都离不开电。“接通动力电以后,我就可以使用功率更大的电动工具。”尹忠国说。他指着面前的一块大石头介绍,使用大工具能把这块大石头做成两个“坐子”,可以卖六百块钱。但在没通三相动力电之前,因为没有合适的大功率工具,这块石头很可能会一直被搁置在路边。

  据悉,陇南市建档立卡未通三相动力电的贫困自然村有402个,涉及160个行政村。至2016年5月中旬,已完成344个自然村、133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并将在5月底全面完成陇南市精准扶贫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的建设任务。

  人民网武都5月20日电(张鹏、刘海天、实习生 李东京)从甘肃武都区市区向三仓乡出发,轿车行驶了不足一百三十公里的山路,车子的水箱就烧开了锅,无法继续行进。近日,就是在这么一条坡度陡、路面窄的山路上,国家电网陇南电力公司武都区供电公司的工人们克服重重阻碍,把电线杆从山下运到了山上,为三仓乡李家坝行政村九房坝自然村的村民通上三相动力电。

  “我们在17日架线日完工。”武都区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的员工王前说,实现三相动力电的全覆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目前村民可能没有用电需求,工程人员也要把工作完成好,方便以后村民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每时每刻接入三相动力电。

  尹芳芳是九房坝自然村的一名村民,几年前她的家里购置了磨面机、打麦机。“2003年前后村上通上了照明电,但照明电带不动磨面机这些机器。”尹芳芳介绍。电不能用,磨面机还必须要用,尹芳芳家里只能依靠柴油机来带动磨面机工作。但尹芳芳说使用柴油机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冬天,柴油机很容易冻住,启动很困难。还有噪音大、不容易搬动等问题。”另外,尹家每年要花两三百元钱买柴油,这对于收入较低的尹芳芳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得知村上马上要通三相动力电,尹芳芳笑着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好事,我们从始至终都关心着。”

  她表示,之前村里架杆接线都是自己掏腰包,包括她娘家的房子路边上的一个电线多元投用的。

  电力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次的电网改造,用户只需要交电费和电线等一些很少的费用就能把电接到家了。

  尹芳芳很是向往:“有了三相电之后,打麦机就可以用电了,柴油机也不用来回搬。”

  像尹芳芳一样期望村上接通三相电的人不在少数。尹忠国是邻村九房坝桥头自然村的一名石匠,该村已经通上了三相动力电,但尹忠国还没有将线拉到自家的房子前。尹忠国平时打磨石头、刻字的工作不能离开电。“接通动力电以后,我就能够正常的使用功率更大的电动工具。”尹忠国说。他指着面前的一块大石头介绍,使用大工具能把这块大石头做成两个“坐子”,可以卖六百块钱。但在没通三相动力电之前,因没有合适的大功率工具,这块石头很有可能会一直被搁置在路边。

  据悉,陇南市建档立卡未通三相动力电的贫困自然村有402个,涉及160个行政村。至2016年5月中旬,已完成344个自然村、133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并将在5月底全面完成陇南市精准扶贫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的建设任务。

  人民网武都5月20日电(张鹏、刘海天、实习生 李东京)从甘肃武都区市区向三仓乡出发,轿车行驶了不足一百三十公里的山路,车子的水箱就烧开了锅,无法继续行进。近日,就是在这么一条坡度陡、路面窄的山路上,国家电网陇南电力公司武都区供电公司的工人们克服重重阻碍,把电线杆从山下运到了山上,为三仓乡李家坝行政村九房坝自然村的村民通上三相动力电。

  “我们在17日架线日完工。”武都区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的员工王前说,实现三相动力电的全覆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目前村民可能没有用电需求,工程人员也要把工作完成好,方便以后村民在需要的时候能随时接入三相动力电。

  尹芳芳是九房坝自然村的一名村民,几年前她的家里购置了磨面机、打麦机。“2003年前后村上通上了照明电,但照明电带不动磨面机这些机器。”尹芳芳介绍。电不能用,磨面机还必须要用,尹芳芳家里只能依靠柴油机来带动磨面机工作。但尹芳芳说使用柴油机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冬天,柴油机很容易冻住,启动很困难。还有噪音大、不容易搬动等问题。”另外,尹家每年要花两三百元钱买柴油,这对于收入较低的尹芳芳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得知村上马上要通三相动力电,尹芳芳笑着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好事,我们从始至终都关心着。”

  她表示,之前村里架杆接线都是自己掏腰包,包括她娘家的房子路边上的一个电线多元投用的。

  电力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次的电网改造,用户只需要交电费和电线等一些很少的费用就能把电接到家了。

  尹芳芳很是向往:“有了三相电之后,打麦机就可以用电了,柴油机也不用来回搬。”

  像尹芳芳一样期望村上接通三相电的人不在少数。尹忠国是邻村九房坝桥头自然村的一名石匠,该村已经通上了三相动力电,但尹忠国还没有将线拉到自家的房子前。尹忠国平时打磨石头、刻字的工作不能离开电。“接通动力电以后,我就能够正常的使用功率更大的电动工具。”尹忠国说。他指着面前的一块大石头介绍,使用大工具能把这块大石头做成两个“坐子”,可以卖六百块钱。但在没通三相动力电之前,因没有合适的大功率工具,这块石头很有可能会一直被搁置在路边。

  据悉,陇南市建档立卡未通三相动力电的贫困自然村有402个,涉及160个行政村。至2016年5月中旬,已完成344个自然村、133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并将在5月底全面完成陇南市精准扶贫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的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