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新闻动态

核能供暖核电产业的变身密码

更新时间  2023-12-14 来源:常见问题

  中央气象台报道这几天寒潮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我国北方和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10~16℃,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8℃以上。

  如果这样一个时间段家里已经有暖气了,推开门一股暖流拂面而来,寒不寒潮谁管他呢。

  说到集中供暖,北方的小伙伴可能再熟悉不过了。每年初入冬季,滚滚热流涌向千家万户,给寒冷的冬日带来如春天般的温暖。

  但说起今年我的家里用上的核能供暖,你也许会有“刘姥姥初入赛博坦”的感觉,毕竟在很多北方人的记忆里,热源一般为热电联产的热电厂、燃煤或燃气供热锅炉、工业余热等,和核电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实际上早在2019年11月,国家电投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就联合海阳市建成了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首次为周边70万平方米的居民供热。

  我一直认为山东核电这个示范工程,在全国起到了真正意义的引领作用,在其之后,南方首个、东北首个供暖工程依次投运,中国真正进入“核能供暖时代”。

  其实经过3年多的持续宣传,很多人都已不再陌生核能供暖,这也谈不上是什么新鲜事值得探秘。

  然而,我一直认为核能供暖核能供暖拓展了核能应用的边界,让我们看见了核能更多的可能性。

  就像开启了核电的一个变身密码,让核电不为人知的温暖一面展现给大众。这种变身,也许真是这个时代,核电产业开启第二曲线的关键所在。

  虽然都是实打实的,但是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差那么一点,感觉和自己关系不大。

  这就像传说中的高冷男神,典型霸总:出身清北,毕业斯坦福,履职华尔街,手握天量资金,运筹帷幄一分钟几个小目标。

  真香,但是就觉得这是偶像剧,吃饭睡觉看下就好,真要降临在你身边,你也不信。

  但是,核能供暖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时,那个感觉就很具象、很切身,就像邻家男孩,也许青涩,但是可爱的很真实。

  我特别喜欢核能供暖的先导者:山东核电在宣传中用的一句话:温暖一座城,湛蓝一片天,少交一块钱。

  你供暖多大面积,我家里就百八十平;天气蓝不蓝,有时候刷手机也看不到;但你让我拿到了一张核能立减优惠券,不要插队好不好,后面排队去。

  那大家再提起“让我每平米省了1块钱”的核能供暖,我相信至少我有足够的动力去相信它的美好。

  作为一名前核电工程师,我也曾经陷入到了这样的思维定式,认为核电只能生产电,要从电上去做文章,想办法。

  我一直是这么理解的,工业的冷热,其实就像道法的阴阳,能制冷、能制热,那万物皆可盘,哦不,可制。

  这其实也可以解答很多人的一个问题:海南、广西、广东这一些地方还需要暖气吗?

  核电在发展之初,其实是有很高经济竞争力的,但随着核事故带来的恐慌,从二代技术开始,不断地在安全上加码。

  引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核能发展总工程师,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放的观点:“长久来看,核能供暖会比燃烧化石燃料更实惠。”

  在吴放看来,基于最近两年的煤炭价格加上一定距离的传输成本,使用核能供暖的价格略低于燃煤供暖。但未来化石能源的价格可能会因为产量、储量、碳排放市场化等原因不断上涨,而使用核能近似于一次性投资,费用主要花在建设时期。投产后,核燃料的价格占成本的比重较小,即使发生类似化石能源的大涨价情况,也不会对核电站的经营产生大的影响。因此,核能发电、供热的成本比较稳定。

  之前每到供暖季,换热站的热水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为满足环保要求,传统方式供暖时,烧锅炉配备脱硫设备,每天电能消耗就要五六千度,而现在电能消耗仅为600度左右,加上节省的人工、运维等费用,企业节省了一大笔开销。

  核供热堆的初始投资虽然高于烧煤锅炉,但燃料费较省,有效期更长,与同功率的烧煤锅炉相比燃料费更低,每年核燃料的运输量也仅约为煤量的十万分之一。

  此外,将核供热堆与高温多效蒸馏工艺相结合,还可以一起进行海水淡化,每吨成本仅为5元,这对于北方部分缺水城市来说也可以一举两得。在厂址退役后,还可实现绿色复用,并不会造成土地没办法使用的情况,实现了当地民众、地方政府、热力公司、核电企业和生态环保的多方共赢。

  目前全国核能供热项目有三个,作为我国最大的也是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暖核一号”的供热能力占目前全国核能供热总能力的92.8%,但下图能够正常的看到,暖和一号并不止于供暖,在综合利用方面,有着更多元的想象空间。

  写到最后,我猛地发现,我竟然一句都没提:核电安全不,有辐射不...这种看似民众关心,实则离真实生活很远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