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资质
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医疗卫生行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大部分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一般来说,为追求更好的医疗服务,大型医院的就医患者人流量也是相对集中,作为特殊场所,大型医院应精准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本着“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原则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划定范围、突出重点,全方面开展生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持续推动重特大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构建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有效管控生产安全风险,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风险辨识是动态发现、筛选并记录各类风险点的过程。基于“全面系统”的原则,对风险点进行辨识,系统掌握风险点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摸清安全风险底数。医院的风险因素辨识应覆盖所有场所和区域内的工作环境、设备设施、工作流程及员工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考虑人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四个要素,分析风险出现的条件、有几率发生的风险和风险类别。
风险评估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医院应按照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结合自己实际,分析安全风险隐患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风险分级是根据风险因素有几率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的过程。在风险分级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疗、服务保障功能、空间界限相对独立的原则,将全部工作场所网格化,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做评估,确定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从而确定各事件的风险层级。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Ⅰ级(重大风险)、Ⅱ级(较大风险)、Ⅲ级(一般风险)和Ⅳ级(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医院建立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可选用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已经辨识定性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判定风险等级。
(1)医院应结合风险特点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规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专业方面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
(2)医院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管控清单,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逐一明确医院各层级各岗位的管控重点、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
(4)按照消除、限制和减少、隔离、个体防护、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的顺序控制。
(5)风险控制资源投入,如安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
(6)医院应建立风险清单,主要项目包括风险因素、风险名称(类别)、风险位点、风险等级、风险预警、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主要风险清单及风险管控措施(样表)见表 1。
医院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要高度关注运营情况和风险因素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始终处于控制范围内。
医院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建立完善风险公告制度,并针对辨识评估出的风险,加强风险教育和处置培训,确保所有管理者和员工都掌握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可采用以下方式办法来进行风险告知。
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工作场所、诊疗和后勤保障设施等区域存在的不一样的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并设置在醒目位置,向医院的医护人员及来院患者公示风险分布情况。
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饼状图或曲线图等将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示例风险等级的医疗和服务保障、工作流程、关键任务按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如危化品使用、医疗垃圾处理、消防报警处置等,在醒目位置或工作场所等将作业风险比较图对医护人员和来院患者进行公告。
在有风险的工作岗位设置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告知相关作业人员本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线. 安全风险公告栏、告知牌、告知卡
在有重大风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风险告知栏、告知牌,发放告知卡,标明风险因素名称、风险等级、风险因素、风险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
(1)风险评估结果为Ⅰ级重大风险时(红):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停止工作。
(3)风险评估结果为Ⅲ级一般风险时(黄):需要控制整改。医院及相关科室(部、处)应引起关注,由所属科室(部、处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来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要不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